饮食文化

承德御膳

cdcy365

   

      承德是随着避暑山庄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名城。清朝是由我国满族统一全国而建立的中央政权。清朝初年几代皇帝都很注重吸取汉族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,在食品加工工艺和饮食烹调技法上,也都体现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。那么承德御膳是怎么回事?它的起源和特点是什么?

 

什么是承德御膳     

      承德御膳就是清朝几代皇帝每年到围场狩猎,住在避暑山庄用膳记录档案。清朝皇帝北巡热河124次,其中康熙皇帝51次,乾隆皇帝52次,嘉庆皇帝20次,咸丰皇帝1次。在康熙、乾隆盛世期间御膳档案记录最全,宴会也最多。承德御膳就是清朝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后,满族、汉族、回族、蒙古族等各民族风味菜点的荟萃,南北饮食文化的交融。如著名的“满汉全席”,“火锅宴”等。从清朝皇帝在避暑山庄用膳档案记载看,菜肴多是本地的野味山珍,时鲜蔬菜,面食则以各类饽饽点心为主;粥类则多用本地杂粮佐以菜类。按清宫惯例,御厨年迈要休致离宫,离开避暑山庄的御厨为了生计,多在本市或外县经营饭馆或被酒楼聘用掌灶,这样宫廷御膳的制作技艺不断传人民间,形成了具有承德特色的御膳菜肴。

 

承德御膳的起源   

      清朝康熙皇帝开辟木兰围场后,又于1703年建立了避暑山庄,王公大臣也相继在承德修建府邸,各地做买卖的商人先后涌向承德,使承德成为塞外一大都会。乾隆年间朝鲜学者朴趾源在《滦阳录》里记载:“民物渐殷,商贾辐辏,酒旗茶旌,辉映相望,里闾栉毗,吹弹之声彻宵不休。”当时清代文人吴锡麟在其著作中写道:“买卖街在山庄西,最称繁富,南北杂货无不有。”而消费量最大的是酒,“热河土酒味薄,惟越酒市上多有之,价亦与都中相准。”这里酒楼餐馆林立,美馔佳肴荟萃。乾隆45年(公元1780年)朝鲜使节柳得恭在热河为庆贺乾隆70寿辰时,在《热河日记》中写道:“热河酒楼,繁华不减皇京……”对楼酒族,飘扬槛前,银壶锡瓶,舞蹲檐外,绿栏行宫,金扁映日,左右青帘题,神仙留玉佩,公卿解金貂,楼下丰骑若干,而楼上人声如蜂闹蚊沸……涉及到御膳糕点时写道:“饼一器,黄白二层,四面方正,色如黄蜡,坚密细腻,不入刀剑,上层龙温润如玉,饼上立一仙官,鬓眉生动,袍笏华鲜,左右又立仙童,雕刻奇巧,皆面和蔗造成……”由此可见,当时的承德,不仅酒楼饭店林立,南北杂货荟萃,而且烹饪大师云集,烹饪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康熙皇帝、乾隆皇帝又爱好微服私访,体察民情,每年一酒楼用膳,吃高兴了,就挥墨题词,如为当时承德街上两家出名的酒楼《裘翠楼》和《流霞亭》书写的“名震塞外三千里,味压江南十二楼”和“神仙留玉佩,公卿解金裘”的对联。另外,随行狩猎的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少数民族首领,又把他们的饮食习惯,烹饪技艺带到承德。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,特别是北京一带的商人来到承德做买卖、开酒楼,向皇帝进贡特色食品,互相交流,取长补短,争奇斗美,从而使承德御膳与承德传统食品、地方风味菜肴相互交融,形成了承德御膳多样化,多民族化的特色。

 

承德御膳的特点   

      清朝皇帝留下的承德御膳的特点,一是就地取材,清帝从北京每年到木兰围场狩猎,路线从古北口至木兰围场,沿途建立了巴什营、两间房、常山峪、鞍子岭、桦榆沟、喀喇河屯、热河、钓鱼台、黄土坎、中关、什巴尔台、波罗河屯、张三营、康三营、齐尔哈朗图、阿穆呼朗图十六座行宫,由于每年参加木兰围场习武的有数十万人,事前需要集合队伍,筹集物资,人马未动,粮草先行,在当时没有冷藏设备及交通运输,不方便,事后又需要论功行赏,举行盛大宴会,接见各族王公首领等,这样规模宏大的活动中心自然就选在承德了。承德一带山川壮丽,河流纵横,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。山谷间原始森林绵亘不断,有生长茂密的枫、杉、槐、榆、松、桦、桑、杨、柳等,还有多种乔木,榛子、山楂、柿子、杏、梨、苹果等多种果树,又有黄花、木耳、蕨菜、蘑菇等山珍野果。沿武烈河两岸盛产水稻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大豆及各种蔬菜;动物有鹿、狍子、黄羊、山兔、野鸡、沙半鸡、野鸭、山雀、各种淡水鱼等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,给承德御膳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,就地取材,做出的佳肴既鲜美可口,又节省人力运输。二是讲究荤素搭配,尤精于野味烹调。常在“避暑山庄”驻跸的清朝7个皇帝中,以康熙、乾隆住的时间最长,就膳食底档来看,又以乾隆年代为最多。乾隆是我国历代帝王长寿者,享年89岁。他常习武狩猎,嗜好书法,注意保健,平时饮食多样化,荤素搭配,在狩猎期间则注重野味烹调技艺。在避暑山庄“如意洲”的一顿晚膳菜单是:“燕窝莲子扒鸭一品(双林做)、鸭子火熏萝卜炖白菜一品(陈保柱做)、扁豆大炒肉一品、羊西尔占一品、鲜蘑炒鸡一品、拌豆腐一品、拌茄泥一品,甑尔糕一品,螺师包子豆儿馒头一品,枣糕老米糕一品、蒸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、烧克里额森一品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,银碟小菜四品,豇豆水膳一品、羊肉丝一品,小羊鸟叉一品口,这顿晚膳用鸡、鸭、猪、羊、狍子等共51种营养丰富的肉食,又以燕窝领头,在肉食中佐以白菜、扁豆、萝卜、茄子、鲜蘑,可谓荤素搭配得体,又有狍子肉增添野意,主食馒头中佐以大枣、豆馅、甜咸兼备,再配上豇豆水饭,汤饼并食,营养搭配得十分讲究。三是嗜鸡鸭喜野味更爱火锅。乾隆皇帝在肉类中最喜欢吃的要属鸭和鸡了,仅查乾隆四十四年(公元1719年)六月初一至三十日的一个月里,就用鸭膳菜肴55种(重样的不计算在内),若将重样菜肴计算在内,共用鸡鸭140多只,平均每天各用两只还有余。以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早晚两膳为例,总计16道菜,其中鸡鸭配菜为11道,包括“火熏葱椒鸭子、八仙鸭子、挂炉鸭子、清蒸鸭子、烧狍肉攒盘、燕窝莲子火熏鸭子、山药酒烧鸭子、挂汤鸭子等”乾隆皇帝长寿奥秘就是爱吃鸭子,一日三餐离不了鸭子。因为经过烘烤的鸭子名为肥腻,其实酥腴,胆固醇不高,今天吃了,明天还想吃,再配上几段葱,真是逗人食欲。当年为了供应乾隆皇帝鸭子,承德市区离避暑山庄较近地方专门有一养鸭子场地,叫鸭子圈,就在现在承德市区德汇大厦附近,有一千多水面,原来是一大坑,坑内泉水长流,顺着流水沟流入武烈河。当时养鸭场每年有上千只鸭子,将肥嫩的鸭子进贡给皇帝,质量差点的上市销售。随着清朝倒台和时代变迁,这个鸭子圈也没了。承德卖鸭子也销声匿迹了。改革开放后市烹饪协会又将北京正宗全聚德烤鸭技术引进承德,目前承德经营烤鸭的酒楼有十几家,烤出的鸭子肥而不腻,鲜酥可口。另外每到秋冬季节各种热锅则成为承德御膳必备菜肴。据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御膳底档中记载,御用“野意火锅,鸡鸭火锅、全羊火锅、什锦火锅”及鹿肉、狍子肉、豆腐酸菜火锅达23种66次,火锅已成为清朝皇帝秋、冬、春之季每膳必上菜品。目前,承德市各餐馆经营的火锅可谓品种繁多、如花似锦。平常百姓家亲朋好友聚会,或年节自己家人也随时装上酸菜火锅,热气腾腾,香味可口,共享天伦之乐。四是注重食补食疗,以求养生保健。历代皇帝都注重食物的养生保健,已成为食文化。所谓百草,就包括谷、菜、果及各种植物,矿物类。其中多种物品既属食物又属药物。作为食物,可以养生保健,延年益寿;作为药物,可以治疗疾病。药膳即以五谷、五畜、五果、五菜来平衡膳食,达到人体养、益、助、充的目的。清帝,尤其是乾隆正是以御用膳食中常佐以滋补性药膳和强身健体之菜肴。如山药鸭羹,五香鸡藕烩,酒炖鸭子荔枝肉,烘鹿肉,鹿筋苔蘑拆肉、山药炖小面筋,松籽丸子,口蘑萝卜白菜,江米瓤藕、萝卜丝汤……其中鹿肉、鹿尾是强肾壮体之药膳,山药是治疗脾虚泄泻,虚劳久嗽,消渴遗精,带下尿频之良药,萝卜止咳平喘,消积化滞之佳品;松籽、藕、荔枝、白菜等,均有其各自的医疗功能。乾隆皇帝喜欢吃,每日必备的还有豆腐和各种豆制品,其烹调方法不下百种。如羊肉炖豆腐,厢子豆腐,豆豉豆腐,烩豆腐丸子,清拌豆腐,豆片汤,豆腐汤……倘若膳桌上没有豆腐,乾隆便立即亲自点要。他深知豆腐营养丰富,尤其是老年人的滋补健身之上品。承德御膳是清代宫廷御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各民族传统佳肴的荟萃,是避暑山庄文化和我国饮食文化遗产中的一枝独秀。

(0)

本文由 承德饭店餐饮网-承德美食网 作者:admin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cdcy365

热评文章